9月12日,2025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发布生态专场智库共识,共包括新兴起的产业生态智库共识、碳循环生态智库共识和数智化生态智库共识三个共识。新兴起的产业生态智库共识一是聚力立体交通强国战略落地,打造空地联运立体出行新生态。以飞行汽车、eVTOL为核心载体,攻坚新能源、混合动力、智能化、网联化关键技术,完善适航认证与低空智联基础设施,依托试点城市拓展立体交通、应急救援等场景,推动车企与航空企业协同,构建安全高效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二是加速车网融合规模化应用,激活能源互动新价值。依托车网互动国家试点,以电力市场机制、电价激励政策等破局生产关系制约,通过V2G技术平价与虚拟电厂智能化,强化电动汽车与新能源协同,突破技术标准、商业模式等壁垒,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能源转型中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三是借势低空与车网融合创新,驱动汽车产业跨界升级。推动汽车与航空、能源领域技术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破除跨界壁垒,构建地空一体、车网协同的产业生态,为汽车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能。碳循环生态智库共识一是持续完善汽车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系统性推进覆盖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双碳”标准体系建设,引领全产业链碳减排与低碳循环转型,强化国际协调与互认,为中国汽车绿色转型和全球市场准入提供坚实支撑。二是快速推进汽车循环经济数字化转型。充分的发挥数智赋能作用,构建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共享平台,为车辆回收、精准拆解、配件评估、生产制造与绿色流通等核心环节提供数据支撑,提升汽车循环产业的资源利用效能。三是共建开放协同的汽车后市场新生态。推动建立贯通生产端、销售端、服务端、市场端等多方共赢的协作机制,持续提升行业透明度和规范化发展水平,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更专业、更优质、更高效的汽车后市场服务。数智化生态智库共识一是强化数据驱动,构建全链条协同新范式。以整车埋点等数据为代表形成“数智驱动”核心,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数据全环节安全流通与价值释放,构建跨企业、跨行业的协同生态,助力产业从制造向服务、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二是推动AI与产业深层次地融合,重构价值链核心环节。积极发展AI共性技术与垂类大模型,深化AI在动力行业典型场景的实践,推动技术从“单点应用”走向“系统融合”,实现研发、生产、营销、供应链、服务全链条智能化跃升。三是构建安全可信、合规可控的数据基础设施,共创协同发展新生态。推进以“平台+规则+场景”为支撑的汽车产业数据空间建设,完善数据合规流通机制,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软件安全治理,构建开放协同、良性发展的产业环境,推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等领域深层次地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文宏副会长出席2025年中国商品和服务(白俄罗斯)展览会开幕式并率团访问白俄罗斯
9月1日至4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文宏率团访问白俄罗斯,出席2025年中国商品和服务(白俄罗斯)展览会开幕式并致辞,拜会白俄罗斯工业部与中白工业园管委会,调研中白工业园及入园企业,走访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明斯克拖拉机制造厂及别拉斯矿用卡车制造厂等。国际合作部有关同志陪同出访。开幕式剪彩仪式9月3日上午,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25年中国商品和服务(白俄罗斯)展览会在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隆重开幕。作为中白及欧亚经济联盟产业对接核心平台,本届展会汇聚中白130家高科技企业,集中展示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机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物流仓储、智慧农业等领域创新成果。中国驻白俄罗斯经济商务参赞王蕊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文宏、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晓煜,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总经理蔡志勇,以及白俄罗斯工业部副部长巴凯、中白工业园管委会第一副主任列别江采夫、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首席科学秘书古尔斯基、白俄罗斯工商会副主席马利诺夫斯卡娅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及为开幕式剪彩。张文宏副会长在开幕式致辞张文宏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依托中国机械联超34万家会员的网络优势,将加速推进机械行业国际化布局,通过“一带一路”与白俄罗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深度对接,持续注入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绿色发展和人才培养动能,未来将与白方共建多层次国际交流平台,深化务实合作。该展会自2019年已连续举办四届,成为两国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与白俄罗斯工业部签署合作备忘录并交换文本9月2日,张文宏率团拜会白俄罗斯工业部副部长巴凯,双方聚焦产业链联动主题深入对话。巴凯强调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扎实推进机械行业合作,欢迎中国企业来白发展;张文宏详述中国机械联会员优势及合作目标,指出双方基础良好,未来将聚焦企业合作与需求对接,通过工业园载体推动资源共享。双方一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明确以趋势对话、贸易对接、科技协同三大路径推动产业链融合,为后续企业入驻、项目落地奠定机制基础。张文宏副会长出席GreatBusinessDay商业论坛代表团在中白工业园合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驻白俄办事处与中白工业园管委会座谈调研中白工业园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基地出访期间,代表团开展多维度产业调研。9月3日下午张文宏出席GreatBusinessDay商业论坛,围绕“金融对话与合作”主题深入交流,并探访中白工业园及国机火炬园,并与国机集团副总经理黎晓煜一起调查研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驻白俄罗斯办事处;9月4日赴中白工业园管委会座谈,管委会第一副主任列别江采夫感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助企参展并指出园区优先引进中国优质机械企业,双方就入园政策、优惠条件及产业优势进行深入交流;实地走访中白工业园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基地、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明斯克拖拉机制造厂及别拉斯矿用卡车制造厂,全方面了解当地产业生态、机械制造业发展历史与现状、机械装备产品和技术需求。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会谈调研明斯克拖拉机制造厂调研别拉斯矿用卡车制造厂代表团企业代表在展会现场向嘉宾及专业采购商介绍产品代表团企业代表参加“点亮丝路链接欧亚”专场推介及供需对接会此次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代表团一行17人赴白俄罗斯开展经贸对接、市场调查与研究及交流活动,成员涵盖京、沪、川、辽、鲁、浙等机械行业重点省市,形成跨区域、多领域的协同力量。中国机械联全程贯穿企业赋能主线,系统性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展会专属展位、专场对接会等多维度推介,助力企业对接海外资源。部分企业代表已与白方采购商达成初步意向,有效拓宽国际渠道。中国机械联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中白机械工业合作注入发展动力,彰显行业协会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价值。(国际合作部)
9月8日,浙江省模具行业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秘书长办公会议,各副秘书长及各部门负责人,重点围绕协会核心任务进行部署,确保协会工作高质量落地。会议聚焦四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包括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实地考察活动报名动员、2025浙江省模具产业协同发展大会暨年度盛典的方案策划、行业领军企业评选标准的优化完善,以及第三届第三次会长办公会议的议程安排与决策事项。
9月6日下午,2025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产品发布会于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行。本次活动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各有关区县工业管理部门、行业专家学者、装备制造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代表400余人参加。第三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集中发布会上,重庆市经信委正式对外发布了第三批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名单。此次共有64个新产品入选,涵盖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动力电气装备、交通运输装备、智能检测装备、医疗装备六大领域,集中体现了重庆在高端装备研发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最新突破。典型代表产品有:中国煤科重庆院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机器人,是国内首台集定位导航、自主移机锚固、工况感知及自动钻进于一体的智能化钻探装备;清平机械的重载臂关节减速机,填补国内电驱重载机械臂用精密关节减速机市场领域空白;七腾机器人的防爆四足机器人,为全球首款量产机型,能够在各种复杂和危险的环境中自主完成巡检任务。中机中联的铸造废旧砂再生成套设备利用热法再生技术,单套产能全球最大;三铭重工的超细制砂机,可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解决“瓜米石”爆仓难题;海润节能的智能通风控制器,作为通风市场上首款机电一体化智能通风控制器产品,提升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水平;中船海装风电海上风电机组是全球首台实现商业化应用的18兆瓦风电机组;重庆气压厂的高压无油空气供气系统成功应用航天各大卫星发射基地,填补了国内空白;重通集团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回收装备用丙烯压缩机形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及自主制造产能;国飞通用航空的消防救援无人机,具备负载能力强、抗风等级高等特点,可应用于灭火救援、物资运输保障等场景;朗正科技的中程多用途无人机起降系统及相关设备,创新型地采用缓冲气动力学优化设计,以及面向飞控交互的实时高精度控制管理系统等技术;中车长客的双流制市域车运用国内首创的双流自动切换技术,实现市郊与城区相互连通。通用技术国测时栅的纳米时栅,该产品突破传统位移测量技术局限,打破了国外在精密位移测量领域的技术封锁;泊津科技的剩余电流监测装置,创新解决中性点接地电流相位差较大等问题,实现剩余电流数据与线路网格化运维结合;中科摇橹船的3D线微米的检测精度,可实时输出高精度的深度数据或3D点云数据。中元汇吉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汇集70余项专利技术,单机综合速度可达2600测试每小时,搭配原厂超100余项生化试剂,提供生化综合解决方案;国科医创的拉曼光谱仪,结合数据库与人工智能技术,大幅度缩短临床感染病原菌诊断时间。签约仪式与成果落地发布会期间,举行了新产品授牌、研发人员表彰及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重庆多家企业与科研院所、重点用户单位现场签订合作协议,涵盖轨道交通、清洁能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绿色环保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地,将有效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加快应用,从“首台(套)”向“多台(套)”跃升,进一步拓展市场应用空间。成果展精彩呈现与发布会同期举办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展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N3馆举办。展览面积约1000平方米,汇聚51家研制企业、81款产品,设置智能制造装备、环保装备等六大展区,集中展示了重庆装备制造的最新突破成果。在智能制造装备展区,展示了工业机器人、特种巡检机器人、工业母机等装备。其中,华数机器人的大负载工业机器人HSR-JR6210支持多传感器接入、多种工业总线,可高效胜任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核心工序;江东机械的高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压机,突破了四角调节技术的国际垄断、滑块高精位置控制悬停技术。在节能环保装备展区,展示了污泥干化、垃圾处理、新风系统等装备。其中,耐德环境的桨叶式干化机,针对国内污泥含砂率高的特性,桨叶进行喷涂防磨处理,相比其他蒸汽间接热干化设备防磨性能有明显优势;重庆高孚透平的磁悬浮电机源自航天技术转化,具有高效、低耗、低噪音、长寿命特点。在动力电气装备展区,展示了风力发电、压缩机、工质膨胀机等装备。其中,中船集团重庆装备的海上平台高温有机工质膨胀机,用于燃气轮机尾气余热利用,是全球首套海上高温烟气余热发电装置的核心配套设备。在交通运输装备展区,展示了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装备。其中,迪马工业的运输机器人从小型轻载到大型重载场景皆能适配,搭配新能源动力系统,实现长时间稳定作业与绿色运输。国飞航空的消防救援无人机,整机具备负载能力强、抗风等级高等特点,可应用于灭火救援、物资运输保障等场景。在智能检测装备展区,展示了纳米时栅、激光轮廓仪、测量单元等装备。其中,自行者科技的JIM030A0型硅光惯性测量单元,成功解决了制约传统光纤陀螺惯性测量单元发展与应用的体积大、成本高等难题。在医疗装备展区,展示了光疗仪、生化分析仪、手术导航系统等装备。其中,博仕康科技自主研发的脊柱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精准度达亚毫米级;玺德尔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是国内唯一全组件国产化的多参数麻醉深度监测产品。展会期间,结合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用户单位与投资机构前来对接洽谈。发布会意义与作用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将推动首台(套)装备在创新应用再创新中一直在升级,让更多首台突破成长为成套优势。同时,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强川渝协同,合力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持续开拓市场化发展的新蓝海。”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重庆累计有近700项装备产品纳入首台(套)推广目录,实现销售1500余台(套),金额超80亿元。自2023年起,重庆已认定97家企业160款产品,不断推动技术突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此次发布会和成果展的举办,既是重庆装备制造业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对接的重要平台。通过政策支持、市场拓展、项目签约等多重举措,重庆正加快推进首台(套)装备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全方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制造强市”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9月9日,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德阳举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罗俊杰、四川省经信厅装备二处处长王俊海、德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德阳市经信局局长龚军、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树洁、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邹建新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李燕霞主持。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德阳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将于本月16日至18日在四川省德阳市举行。大会以“绿色新能源智造新未来”为主题,构建了丰富立体的“1+1+19”活动矩阵,即1场开幕式主旨大会,1场高端装备展览会,19场专题会议活动。内容深度覆盖水电、风电、光伏、核电、氢能、新型储能等清洁能源装备的全产业链环节。大会将聚焦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及国际合作,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大会创新组织模式,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会同科研院所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联合举办专题会议活动,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从产业应用到金融支持的全链条无缝覆盖,使大会真正成为清洁能源装备领域创新合作、产业培育、供需对接的高能级平台。目前大会筹备工作按计划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已有12个国家的国际组织、国际商会协会以及驻华使领馆的国际嘉宾明确参会。同时,还有众多来自能源及能源装备、能源装备供应链企业的国内重要嘉宾确认出席大会。会期将至,我们诚挚邀请关心支持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的各路朋友齐聚德阳、共襄盛举,共同描绘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壮美篇章!
9月3日,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到独山县考察轴承产业并召开座谈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其林,县投促局有关人员陪同考察。企业代表一行来到轴承产业园,深入丰达轴承、优凯轴承、万霞轴承等重点企业,实地观摩生产车间,仔细地了解公司制作经营、研发技术、产品应用及市场拓展等情况。随后来到龙洞产业园,陪同人员向企业详细的介绍了独山县标准化厂房建设和园区配套设施,让考察组切身感受到独山县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承载条件。考察结束后,王其林副县长主持召开座谈会。会上,详细的介绍了独山县轴承产业的发展状况、现有规模、产业链结构和未来发展规划,全面阐述了独山县在发展轴承产业方面的资源禀赋和市场潜力。企业代表们充分肯定了独山县轴承产业取得的成效,并基于行业前沿动态和市场需求,提出了宝贵建议:一是要逐步完善产业顶层设计,制定更系统、科学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中长期发展路径;二是要深入研判市场趋势和竞争环境,精准把握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三是要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品质升级,不断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四是着力培育区域品牌,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效益显著的现代化轴承产业体系。本次考察活动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为独山县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下一步,独山县将认真研究企业提出的建议,结合实际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全力打造轴承产业集群。(来源:独山县投资促进局)
2025年第二季度,德国机床行业收到的订单与上一年同期保持相同水平,国内订单同比下降了14%,而国外订单同比增长了7%。在2025年1-6月,德国机床行业订单总体下降了5%。国内订单同比下降了22%,而国外订单同比增长了4%。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相关负责人在评论这一业绩时表示,今年上半年的主要推动力来自欧洲国家,尽管德国国内市场的需求水平尚未回升。美国关税政策和许多其他危机造成的持续不确定性,正导致投资者采取观望态度。虽然最近欧美谈判达成的15%关税税率已经生效,但这将增加成本,并严重抑制德国对其最大市场美国的出口。美国工业迫切地需要德国的机器,因为没有可比的国内替代品,但美国中小型企业,尤其无力支付更高的价格。相比之下,德国的中期前景正逐渐明朗。已批准的国防和基础设施支出增长,以及近期通过的投资方案,有望明显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无论如何,ifo商业景气指数显示德国制造业信心正在回暖。国际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表明,工业领域的低迷期已触底反弹。不过,这仍未能达到预期中的全面复苏。VDW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机床行业的复苏再次遭遇挫折,VDW相关负责人分析道。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恢复稳定增长。德国国内需求预测将起到提振作用,而海外业务表现可能弱于此前预期。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重创其自身经济。这种局面在短期内难以形成强劲推动力。
9月8日消息,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7日圆满结束。本届车展累计观众达91.02万人次,共产生订单33745台,成交金额57.53亿元。展会为期十天,汇聚近120个国内外参展企业,展出车型超过1600台,覆盖12大展馆及室外展区,总规模达22万平方米。首日即有70款新车集中亮相,61场发布会轮番举行,吸引海内外3480家媒体、10030名记者现场报道。成都车展自1998年创办以来,已成为西部地区顶级规模、规格最高的年度汽车盛会。与今年其他大型车展相比,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在5月31日至6月8日举办期间,共吸引89万人次观展,预定成交金额约100.7亿元;而4月举办的上海车展接待观众达101万人次,展出车辆1366台,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七成。
综合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获得及整理统计的数据信息,现将2025年1-7月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运行主要指标简介如下。机床工具全行业完成营业收入5789亿元,同比下降1.0%。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同比增长13.3%,金属成形机床同比增长10.7%。金属加工机床重点联系企业新增订单同比增长8.6%,在手订单同比增长8.4%。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金切机床产量48.3万台,同比增长13.9%;金属成形机床产量10.0万台,同比增长8.7%。机床工具产品进出口总额191.1亿美元,同比增长5.7%。其中,进口额59.3亿美元,同比增长0.6%;出口额131.8亿美元,同比增长8.1%。金属切削机床进口额27.7亿美元,同比增长0.9%;出口额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4.0%。金属成形机床进口额3.7亿美元,同比下降10.0%;出口额18.8亿美元,同比增长34.5%。
8月26日,宁波市深化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推进会在余姚市召开。会上,余姚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郑杰,象山县墙头镇党委书记林晶晶,镇海区紧固件行业协会党委副书记陆姣,宁波市鄞州亚大汽车管件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金晓锋,奉化区裘村镇“渔你一起”共富工坊负责人俞斌,分别作了经验分享。近年来,镇海区紧固件协会依托镇海区九龙湖镇紧固件产业特色小镇优势,以坚持“技能共富,职教兴坊”目标,充分的发挥行业协会和行业专家力量,深入实施技能培训、等级认证、交流研讨、协同服务等举措,着力构建“培训考证应用提升”全链条服务体系,带动附近3个村8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入选省级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典型实践案例,推动行业整体水平和效能全方面提升。一、构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夯实职业发展根基。一是搭建从新人新手到入门入行桥梁。坚持“理论精讲+强化实训+岗位应用”三位一体模式,紧密对接行业前沿技术和岗位需求导向,定期推出拉力金相、精密电焊、叉车操作等基础技能课程,培养产生全区首批215名紧固件制造工,打牢打实从业人员专业基础。二是打破从理论理解到实训实战壁垒。把拉力试验机、金相显微镜、焊接工作站、叉车模拟器等先进实训设备搬进课堂,将设备实操能力作为结业考核重要标准,确保每一位学员“走出课堂、直接上岗”。三是打通从技能学习到官方认证路径。参与编写紧固件制造工《浙江省职业技能评价规范》,联合成人学校和认证机构定向开设“中、高级电工”“叉车司机”“金属材料理化检验员”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特种作业考证班,今年共指导3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开展紧固件制造工技能等级自主评价。二、聚焦企业创新发展要素,提升产业核心效能。一是组织专家交流研讨精准挖潜。定期组织“攻坚研讨会”“大咖圆桌会”“工坊开放日”等交流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资深工匠、高校学者等行业领军人物研讨一线难题,已成功解决“高强度紧固件热处理工艺优化”“防松脱技术探讨研究”“自动化生产线调试与维护”等多个行业共性难题。二是建立人才流动机制互帮互助。梳理行业企业技术人才清晰台账,发动人才群体常态化开展师徒结对、人才互派、大师讲堂等活动,推动先进操作法、设备改良经验、质量管控诀窍等“行业秘籍”互通互享。三是打造绿色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引入专业环保处理机构打造“一站式”危废处理平台,实现工业废油、废气处理效率提升40%,处理成本下降25%,通过废油再生技术让30%的废油重获新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三、协同服务优化资源整合,营造优质发展生态。一是打造服务联合体。由工坊全面统筹、行业协会共同协调,与成人学校、认证机构、设备供应商、环保服务商等多方主体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常态化提供职业规划、课后答疑、设备租借、购买优惠等全周期优质服务。二是推动服务入户入企。秉持“职工要什么,工坊给什么”原则,深入一线倾听心声、问需问难,全面推动服务上门入户入企,比如针对职工参训时间难协调问题,推行“培训进企业”灵活安排班次,针对车间职工职业病困扰问题,组建流动医护服务队深入一线提供健康检查。三是拓宽上升通道。建立“一人一档”学员清晰名册,记录从入学到上岗全周期表现,定期调度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空缺,为学员精准推荐工作机会、全力搭建晋升渠道,推动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张文宏副会长出席2025年中国商品和服务(白俄罗斯)展览会开幕式并率团访问白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