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如多节电阻结构,增加节与节之间绝缘试验,增加每节电阻对自己支架的工频耐压,电压值为每节电阻标称电压的2.5倍加2kV。
5.2.1产品的结构设计、电器安装、电路接线、布置,必须安全可靠,操作便捷,维修容易。
4.7最大风速35m/s(注:风速是指离地面10m高度的10min平均风速)
地面水平加速度0.2g、垂直加速度0.1g同时作用。采用共振、正弦、拍波试验方法;激振5次,每次5波,每次间隔2s。安全系数不小于1.67。
4.11外绝缘爬电比距户内:纯瓷绝缘≥18mm/kV;有机绝缘≥20mm/kV
g)主绕组表面(树脂表面)易见位置应有“高压危险”的标志,并符合GB 2894的规定。
5.2.6箱体的设计应便于安装和维护。箱体的结构可分为户外和户内。户外型外壳宜采用不锈钢板,外壳应有可靠接地的端子,螺栓直径不小于12mm。户内箱体防护等级不低于IP20,户外箱体防护等级不低于IP33。
5.1.5极限温度:不锈钢电阻器的温升不应超过表1的规定值(10s试验条件为额定发热电流,长时间运行电流为额定发热电流的10%)。
c)寿命:在规定的工作条件和负荷条件下运行,并按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来维护,常规使用的寿命为30年。
Ⅰ)接地变压器的出线端子及连接引线应与绝缘水平、最大经常使用电流和短时负载电流相适应。出线外壳防护等级的验证试验
Ⅲ)接地变压器应进行两倍标称电压的绕组匝间绝缘试验,频率为200Hz,时间为30s。
Ⅳ)承受短路能力:接地变压器应能承受系统单相接地短路时变压器线端施加三相对称额定线电压所产生的短路电流的冲击。
a)材料和结构:干式接地变参照20kV干式变压器有关标准,油浸式接地变参照20kV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有关标准执行。
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设备生产厂商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一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b)电阻器随着温度的变化,电阻值在一些范围内变化,可由电阻率的温度系数进行计算:
R2=R1×(1α(θ2-θ1))。在额定发热条件下,电阻值变化不应超过15%。
注:R2和R1分别为θ2和θ1(℃)时的电阻值(Ω),α为电阻温度系数。
c)电阻器材料的温度系数应不超过 /℃,接地故障发生时电阻器的阻值升高应保证重合闸时继电保护仍有足够的灵敏度。10s温升试验中,达到温升限值时电阻器电流衰减值不应超过初始电流的20%。
Ⅱ)接地变局部放电水平(pC):在施加1.8Ur、时间30秒后,将电压降至1.3Ur继续试验3分钟的放电量小于5pC。(Ur为额定相电压,即20kV等级Ur为20/√3kV)
5.2.2电阻器中的电阻元件应确保在工作时候的温度范围内的电气和机械的稳定可靠,且电阻材料应为不锈钢合金金属材料。
5.2.3电阻器电阻元件的连接应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不应使用低熔点合金作连接,栓接紧固件时应考虑是电阻运行温度产生的不利效应。
5.2.4电阻器的支柱绝缘子应符合GB 8287.1的要求,并在相应的温升下应可正常工作。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交流标称电压20kV系统中性点接地电阻成套装置的使用条件、主要技术参数、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方面的要求。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设备生产厂商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及国际标准的优质产品。
f)接地变的铁芯和金属结构件均可靠接地(铁轭螺杆除外)。接地装置应有防锈涂层,并附有明显的接地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