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4月25日,在巴勒斯坦人民一声声“废除英国委任统治、停止犹太移民、实现民族独立”的口号中,阿拉伯最高委员会宣布进行总罢工,随后很快转为了遍布巴勒斯坦各地的武装暴动。持续三年多的巴勒斯坦人民起义就此拉开序幕。
事实上,这并非是巴勒斯坦人民第一次为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殖民统治而发起的反抗斗争。早在1920年4月,巴勒斯坦人民就举行了反对英国委任统治当局、要求民族独立的集会和。1921年,巴勒斯坦人民在雅法发起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当局的的武装暴动。虽然最终被下去,但在此后的1929年、1930-1931年、1933年和1935年,巴勒斯坦人民发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武装暴动,直至1936年巴勒斯坦人民起义的总爆发。可以说,巴勒斯坦人民从未放弃过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并且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走武装斗争的道路,直至今日。
在这本《1936-1939年巴勒斯坦起义》当中,不但记录了英勇无畏的巴勒斯坦人民在英国委任统治当局、身为前者走狗的巴勒斯坦封建地主、宗教领袖(尽管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在一段时间内篡夺了起义的领导权,但是阶级本性让他们还是屈膝投降了,甚至一边“指挥”起义一边接受英国的拉拢)和城市买办资产阶级、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封建统治者和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叛卖和联合绞杀下,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的光辉事迹,也对起义的爆发和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起义爆发前的巴勒斯坦政治、经济和文化作出了深刻而精准的剖析,是一本具备极高的阅读和史料价值的中东历史著作。
本书的作者格桑卡纳法尼也是一位值得一提的历史人物。作为巴勒斯坦著名作家,他的一些早期作品《被偷去的衬衫》、《阳光下的人们》、《悲伤柑橘地》等,无不体现了流亡在外的巴勒斯坦人的苦难生活和对沦丧的故土的眷念。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他成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参加创建“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担任“人阵”的主要发言人和机关刊物《目标》的主编,并为人阵起草了一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纲领。巴勒斯坦民族抵抗运动的火热斗争,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时期他写下了诸如《萨阿德大妈》、《给你们剩下的》、《十二号病员之死》《不属于你们的世界》《人和枪》等有关民族抵抗运动的小说,其中的中篇小说《重返海法》则着重表现了普通巴勒斯坦人的觉醒。这一时期的格桑卡纳法尼还创作了《巴勒斯坦被占领区的抵抗文学》和《论犹太复国主义文学》两本文艺批评著作,论述了巴勒斯坦被占领区和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文学情况。
1972年7月8日,格桑卡纳法尼和他的侄女拉米亚卡纳法尼在贝鲁特因以色列“摩萨德”特务分子的暗杀而壮烈牺牲,成了巴勒斯坦乃至阿拉伯文学史上把文学与革命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直至献身的一个范例。
格桑卡纳法尼在他的《目标》周刊办公室(图源:巴勒斯坦海报计划)
为便于微信阅读,本平台分七篇推送连载他的研究文章《1936-1939年巴勒斯坦起义》。本篇为文章第四部分。
1930年,在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3年之后,教育总监在其报告中承认:“自占领开始以来,政府从未承诺为在该国修建一所学校提供足够的资金。”1935年,政府拒绝了41%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入学申请。在巴勒斯坦的800个村庄中,只有15所女子学校和269所男子学校,只有15个村庄的女孩读到了小学七年级。有517个巴勒斯坦阿拉伯村庄既没有男校也没有女校,村里没有一所中学。此外,政府“审查书籍,反对与阿拉伯世界的一切文化联系,对提升农民的教育水平无所作为”[1]因此,在1931年,巴勒斯坦中每千人中有251名男性和33名女性上过学,在巴勒斯坦基督徒中,每千人中有715名男性和441名女性上过学(在犹太人中,每千人中有943名男性和787名女性上过学)[2]。
这些数字反映了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但并不反映整个巴勒斯坦的教育状况,因为自20世纪初阿拉伯复兴开始以来,巴勒斯坦在教育方面一直发挥着先锋作用。事实上,在英国占领之前,巴勒斯坦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印刷厂,在1904-1922年间,大约有50家阿拉伯报纸问世,而在1936年起义之前,至少还有10家发行量较大的报纸问世。
有许多因素使巴勒斯坦成为重要的阿拉伯文化中心,在此无法详述,而迁入和迁出巴勒斯坦的知识分子的不懈努力是确立巴勒斯坦的文化作用以及建立20年代初慢慢的出现的文学协会和俱乐部的基本因素。
来自贝鲁特和开罗的阿拉伯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推动着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法文和英文翻译领域也开展了广泛的活动。主要出于历史和宗教考虑而被吸引到巴勒斯坦的外国使团在城市中传播教育氛围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关注的并不是这一时期巴勒斯坦的总体文化氛围,而是不断加剧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对文学运动的影响。某种“流行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它代表了一种意识,尽管文盲现象都会存在于农村地区,但快速地发展的经济和政治现实刺激了这种意识。[3]通俗诗歌尤其反映了农村群众对事态发展的日益关注。这种自发的意识导致了乡村的动员精神。
就城市知识分子而言,他们大多属于封建地主或商业小资产阶级。虽然他们基本上主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但客观条件绝不有利于发展从逻辑上领导这种斗争的阶级。因此,作为政治活动家,他们仍然处于传统领导层的控制之下。不过,他们的工作反映了他们的觉悟,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同行们一般都不具备这种觉悟。革命拥护者与反动派之间在农村地区的斗争,以及革命激进分子与失败主义分子之间在城市地区的斗争,都在朝着有利于革命的方向发展。在那个时期,我们没听说有哪一位巴勒斯坦作家或知识分子没有参与呼吁抵抗殖民敌人。毫无疑问,知识分子虽然一般不是由革命党动员起来的,但在民族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巴勒斯坦知识分子的处境是独特的。在完成学业回到自己的城市后,他们想到自己所属的阶级没有能力领导民族斗争。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因自己无法参与工业发展进程并从中受益而感到痛苦。另一方面,在巴勒斯坦农村地区,农民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受到阶级和民族的压迫,他们生活在一个地方封建和宗教领袖行使绝对权威的最古老的社会中。通俗诗歌往往反映了农民的顺从,而巴勒斯坦知识分子,尤其是诗人,却无法轻易消除这种顺从。一些知识分子试图克服农村群众的顺从情绪,并在传播进步意识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瓦迪布斯塔尼(Wadi al-Bustani)是一位黎巴嫩裔诗人,毕业于贝鲁特美国大学并定居在巴勒斯坦,他作为进步知识分子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就在《贝尔福宣言》发表的当月,他就率先提出了反对该宣言及其挑战的警告。在他任职期间(巴勒斯坦正处于武装起义的边缘),产生了一支强大的革命诗人先锋队,他们的作品成为群众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1920年1月29日,英国委任统治政府致函当时在海法出版的文化杂志《卡梅尔》(Karmel)的编辑,要求发表伊拉克著名诗人马鲁夫里萨菲(Maruf Al-Risafi)献给英国高级专员的一首诗,这首诗赞美和讴歌了高级专员以及一位名叫耶胡达的犹太演讲家。编辑同意发表这篇文章,并同时发表一篇回信。布斯塔尼以一首诗的形式写了回复,内容如下:
这首在当时非常有名的长诗,其实就是一份独特的政治文件;它不仅让里萨菲看起来像个小丑,而且还在当时就断言了一些很重要的政治事实。它不仅提到了犹太移民及其构成的危险,还提到了英国在分裂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贝尔福宣言》及其影响等等。
在此之前不久,即1920年3月28日,布斯塔尼亲自领导了一次,队伍高唱了一首他自己创作的歌曲。他被传唤接受调查,以下内容出现在检察官的调查记录中:
检察官:有人说,你被抬到齐肩高的地方,你对后面跟着的人说:“哦,基督徒,哦,。”
被告:没有。这违反了韵律。我不可能这么说。我说的话既押韵又有韵律。它被称为诗歌。[5]
在随后的时期,诗歌在各种场合表达无助大众的情感方面发挥着逐渐重要的作用。因此,当贝尔福从伦敦赶来参加1927年希伯来大学的开学典礼时,艾哈迈德卢特菲赛义德(Ahmad Lutfi al-Said)作为埃及政府的代表也出席了典礼,诗人伊斯坎达尔胡里(Iskandar al-Khuri)写下了以下写给贝尔福的诗句:
“然而,诗人应该将诗歌精力投入到处理社会问题的诗歌中,因为一首包含让人流泪的教训或让人发笑的事件的诗歌,其目的是改革我们的社会,对读者或听众的心理的影响比任何别的类型的诗歌都更大。
正是这种诗歌在我胸中涌动,并在我的舌头上写下了大多数与社会相关的诗歌。”
图坎、卡尔米和马哈茂德这三位作家的作品显示了他们对当时情况的非凡洞察力,这只能解释为他们对群众圈子中沸沸扬扬的事情有着深刻的把握。在他们的诗歌中,看似莫名其妙的预言和预测能力,实际上只是他们表达这种辩证关系的能力,这种关系将他们的艺术作品与社会上正在发生的运动联系在一起。
我们集中讨论诗歌和通俗诗歌所发挥的作用,并不代表巴勒斯坦文化活动的其他表现形式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也不意味着它们的作用微不足道。文学报纸和文章、故事和翻译运动都发挥了重要的先锋作用。例如,优素福伊萨(Yusuf al-Isa)(编者注:一名巴勒斯坦记者。 1911 年,他与表弟在家乡雅法创办了《法拉斯汀》报,是巴勒斯坦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致力于阿拉伯民族主义和阿拉伯东正教运动,反对耶路撒冷东正教大主教区的希腊神职人员。)于1920 年在《现代珍品》(Al-Nafais)上发表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巴勒斯坦是阿拉伯的它的是阿拉伯人它的基督徒是阿拉伯人它的犹太公民也是阿拉伯人。如果将巴勒斯坦从叙利亚分离出来,使其成为犹太复国主义的民族家园,那么巴勒斯坦将永无宁日”
正是二十年代初的这种表达方式形成了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化潮流,在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引发起义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这些作家包括阿里夫阿里夫(Arif al-Arif)、哈利勒萨卡基尼(一位嘲讽性的辛辣散文作家、木匠师傅的儿子)、阿萨夫纳沙希比(资产阶级上层成员,受萨卡基尼的影响并采纳了他的许多观点)、阿里夫阿祖尼(Arif al-Azzuni)、马哈茂德赛义夫阿尔丁伊拉尼(Mahmud Saif al-Din al-Irani)和纳贾蒂西德奇(Najati Sidqi)(早期作家之一,1936年曾赞扬伊本-哈勒敦的唯物主义并痛斥唯心主义)。 他可能是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从文艺复兴初期开始就对事件进行唯物主义分析的第一位编年史家。他于1937年和1938年在《战斗》(Al-Talia)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阿卜杜拉穆赫利斯(Abdullah Mukhlis)(他在三十年代中期开始呼吁殖民主义是一种阶级现象的观点,并坚持认为艺术创作必须是激进的),拉贾胡拉尼(Raja al-Hurani),阿卜杜拉班达克(Abdullah al-Bandak),哈利勒巴迪里(Khalil al-Badiri),伊扎特达瓦扎(Muhammad Izzat Darwaza)和伊萨西弗里(Isa al-Sifri)(他们对卡桑之死的悼词具有深刻的革命意义)。
纳贾蒂西德奇,曾加入巴勒斯坦,以短篇小说而闻名,是阿拉伯小说中现实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来源:巴勒斯坦互动百科全书)
巴勒斯坦文化氛围在三十年代达到高潮,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由于与阿拉伯文学史相关的诸多原因,影响最大的始终是诗歌和通俗诗歌。例如,易卜拉欣图坎在评论1932年建立“国家基金”以挽救巴勒斯坦土地不被卖给犹太复国主义者(这是封建宗教领袖以防止贫苦农民的土地落入犹太复国主义者之手为借口建立的基金)时说:“负责基金项目的人中有八人是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土地经纪人。”
早在1929年,易卜拉欣图坎就揭露了大地主在土地问题上扮演的角色:“他们贪图钱财,把国家卖给了敌人;但他们卖掉的是自己的家园。如果他们是被饥饿所迫,本能够获得宽恕,但知道,他们从未感受过饥渴。”“如果我们的领导人中有人能像甘地一样禁食,也许他的禁食会带来一些好处。没有必要禁食在巴勒斯坦,领导人不吃饭会死的。让他不要卖地,留一块地安放他的尸骨吧。”[6]
同年,图坎写下了他的史诗,描写了委任统治政府对三位烈士的死刑判决:萨法德的福阿德希贾兹(Fuad Hijazi)和阿卡的朱姆朱姆(Muhammad Jumjum)和阿塔齐尔(Ata al-Zir)。这首诗非常有名,后来被视为革命遗产的一部分,就像阿卜杜勒拉希姆马哈茂德于1935年8月14日写的诗一样,他在诗中对正在访问巴勒斯坦的沙特埃米尔说:“你是来参观阿克萨寺,还是在它被摧毁之前告别它?”
这位诗人在1948年巴勒斯坦的沙贾拉战役中献出了生命,但在此之前,他与阿布萨尔玛和图坎一起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他为巴勒斯坦抵抗诗歌奠定了基础,后来在以色列占领下,巴勒斯坦抵抗诗歌成为巴勒斯坦群众忍耐力的最显著表现之一。
年轻时期的易卜拉欣图坎,他在阿拉伯起义期间创作的著名诗歌《Mawtini(我的祖国)》在1935-1996年间一直是巴勒斯坦的国歌,
从三十年代初开始,诗歌和通俗诗歌就伴随着群众运动,表现了起义爆发前的事态发展。阿布萨尔玛在记录1936年起义的诗歌中,勇敢地描述了阿拉伯政权抛弃起义的方式所造成的痛苦失望:
把祖国从国王手中解放出来,把祖国从傀儡手中解放出来
还必须提到著名诗人“阿瓦德”,他在1937年被处决的前一晚,在阿克里牢房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精彩的诗歌,最后写道:
“新郎属于我们;我们要对抗的人有祸了我们将用剑割掉他的胡子。用美丽的枪杆摇动长矛;你们这些勇士来自何方?我们是巴勒斯坦的子民荣幸地欢迎你们。
新郎的父亲,别担心,我们痛饮鲜血。在巴尔阿和瓦迪图法发生了袭击和武装冲突哦,你们这些美丽的女人在歌唱,在吟诵。在拜特阿姆林战役的那一天,你们听到了枪声,请从阳台上看看我们吧。”[7]
对犹太复国主义入侵、英国委任统治和阿拉伯人(包括当地人和其他人)的反动派这三位一体的敌人的愤怒,随着形势的日益严峻而不断增长。
当时,随着冲突的升级和武装起义的爆发,农村通过其“文化”元素与城镇的接触以及诱发这种意识的因素的增多,正在形成新的意识:“善良的人们,这是什么仇恨?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和一个西方人?”和“枪出现了,狮子没再次出现;枪口被露水打湿了”,或者:“他的步枪,我对推销员说,我不买下它,我的心永远都不可能安宁。他的步枪因缺乏使用而生锈了,但战士仍然渴望得到它。”[8]
事实上,这种煽动性的反抗号召已经到了非同一般的地步,以至于在所有劝人顺从的谚语和传统权威的引领下,流行诗歌突然变得能这样说:“阿拉伯人,贫弱妇女的儿子,卖掉你的母亲,买一把枪;当起义解除你的忧虑时,枪会比你的母亲更好。”[9]
随着冲突越来越尖锐,“枪”成了一种工具,它摧毁了呼唤顺从的古老围墙,突然变得能够戳穿问题的核心,起义成了对未来的承诺胜过过去最温暖的东西:母亲和家庭。但是,在这一切所形成的浪潮中,宗法制封建主义却因其无能的领导、权威和对过去的依赖而僵化了。
在这些复杂而激烈的冲突中,虽然阿拉伯工农也深受其害,但这些冲突也在逐步扩大和加深,局势慢慢的变危急,不时爆发武装斗争(1929-1933年)。另一方面,巴勒斯坦封建宗教领袖认为,他们自身的利益也受到了日渐增长的经济力量与英国委任统治结盟的犹太资本主义的威胁。但是,他们的利益也受到了来自相反方面的威胁贫穷的阿拉伯群众,他们已不知道该向何处求助。因为阿拉伯城市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无法在这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的经济转型阶段中发挥领导作用,而这一资产阶级中的一小部分成为了寄生虫,始终处于犹太工业发展的边缘。此外,他们的主观和客观条件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与阿拉伯社会所追求的大方向背道而驰。
农村富家子弟、青年知识分子在鼓动人民起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他们从大学毕业后回到这个社会,他们拒绝接受已经过时的旧关系的模式,他们也拒绝接受在犹太复国主义-殖民主义联盟框架内开始形成的新模式。
因此,阶级斗争以极其彻底的方式与民族利益和宗教感情混杂在一起,而这种混杂又是在巴勒斯坦阿拉伯社会正在经历的各种主客观危机的框架内爆发的。由于上述原因,巴勒斯坦阿拉伯社会仍然是封建宗教领袖的俘虏。
鉴于贫穷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城镇和乡村所遭受的社会和经济压迫,民族主义运动不可避免地要采取先进的斗争形式,提出阶级口号,并遵循以阶级观念为基础的行动方针。同样,面对犹太定居者在巴勒斯坦建立的侵略社会与英国殖民主义之间牢固的、每天都在表达的联盟关系,不可能忘记这场斗争主要的民族主义性质。鉴于犹太复国主义对巴勒斯坦的入侵是以可怕的宗教狂热为基础的,而这种狂热与其所有表现形式密不可分,不发达的巴勒斯坦农村不可能不奉行宗教,以此作为敌视犹太复国主义殖民主义入侵的一种表现形式。
希伯来语杂志《指南针》(Matzpen)(第5期,1971年4月)在评论“以色列”出现的黑豹运动时写道:
“以色列的阶级矛盾有时以宗教冲突的形式反映出来。阶级矛盾,即使转化为宗派主义的语言,从一开始就是犹太复国主义的核心问题。”当然,这句话在更大程度上适用于宗教对犹太复国主义入侵所起的作用,因为宗教既是一种民族压迫,也是一种阶级压迫。例如:“犹太复国主义的结果之一是,在海法的穆夫提和诗人瓦迪布斯塔尼的指挥下,先知诞辰的庆祝活动变成了民族主义集会,所有基督教领袖和知名人士都参加了集会,没有一个犹太人被邀请。这样,和基督教的圣人节就成了巴勒斯坦城镇中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流行节日。”
《指南针》制作的反对以色列专制政策的传单,主要分发给参与国际犹太律师和法学家会议的与会者。(来源:X)
封建宗教领袖开始将自己强加于群众运动的领导地位。为此,他们利用了阿拉伯城市资产阶级的软弱无能,利用了他们与英国殖民主义之间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爆发的冲突,因为英国殖民主义通过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结盟建立了自己的影响力;同时还利用了他们的宗教属性、阿拉伯无产阶级规模很小和的软弱无能这两个弱点。不仅受到犹太领导人的控制,而且其阿拉伯成员自20年代初以来一直受到封建宗教领袖的压迫和恐吓。正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背景下,1936年的起义成为巴勒斯坦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
人民的证言:从亲历者的怒吼,彻底粉碎《高山下的花环》对时代的栽赃
质疑西方历史,就是“否定改革开放”,这个教授或许说出了她心目中的实情。
走进(4) 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郝贵生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走进(4) 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